1. 首页
  2. 热点新闻
  3. 生活八卦

再谈崇洋和媚外

前几天开班级会议,我们正在谈论如何组织班级活动。突然有同学提出在圣诞节的时候去看望孤儿,帮他们庆祝新年。可就在这时同学说出的一个词——“崇洋媚外”让我一下子蹦出来一句话,反驳他的观点。我说“崇洋并不一定媚外”。我也不知道那时我为什么那么得激动。

其实谈这个话题的时候,我已经知道这已经不是我的专利。去年在看柏杨的《丑陋的中国人》的时候,我发现我的观点和柏杨是那么得不谋而合。其实,崇洋和媚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:崇洋的侧重是向外国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学习;媚外的侧重是贬低本民族去崇拜外来的东西。

我不否认现在的社会上流行着过洋节日的“风俗”,而且其中大部分的参与者是年轻人。但是这个也不能够用来判断现在的年轻人有“媚外”的情节。从另外一方面来观察,为什么本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得不受现代人的欢迎了呢?依照我个人的观点,我认为传统节日没有能够跟上时代节奏,没有能够赋予传统节日时代的气息。她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是那么得不协调。

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说个别的传统节日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。中国在经历过十年的“文革”,又大步地改革开放后,新的思想不断地冲击着在心灵上空虚的中国人,在心理上产生对传统节日的不信任和批判。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是在农历的七月三十,对于当时的我,仅仅觉得好玩,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。那天午餐或者晚餐家里会准备九样不同的菜来祭奠;到了天黑的时候,外面就会是火的世界。我记得的最壮观的景象是在我十几岁的时候。一迈出家门,蜡烛和香的气味就会扑鼻而来,拜佛用的香都插满了门前的地面。

当时我并不知道在地上插香是为了什么。现在我知道原来在我们那里有那么一种说法。七月,阎罗王会开鬼门,一大堆的鬼都到了人间。所以老人们都会说农历七月,晚上最好不要出去。当然现在也可以猜到三十晚上阎罗要关鬼门了,插香就是把鬼赶出人间。可是在谈起这些节日的时候我爸爸总是表示不信任的态度。

我的爸爸对那些节日都不热情,更何况年轻人呢?迷信思想是现在的人最不相信的,马克思,毛泽东思想都是要求我们要相信科学,崇尚唯物论。但是我的观察发现,正是因为太过于强调这个思想,加上十年的文化浩劫,这些传统的节日才没有了生长的土壤。而相比现在我们过的几个洋节日里,又何尝没有迷信的味道呢?有关圣诞节的几个故事是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。刚刚经过思想洗礼的中国人就慢慢地接受了西方的思想。其实这只是一种信仰而已。外国人信仰,上帝耶酥,而中国古人信仰鬼神。

以前中国崇洋只是崇拜外国人的武器,而现在我们崇洋就不单单是武器了,还包括文化。说到这一点,我认为对于外国文化崇拜的根本原因是现在中国人信仰的缺失。“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可怕的民族”,没有信仰的民族会因为自己的利益突然地改变以前所遵循的“金科玉律”。

“崇洋媚外”这个词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课本里是看到最多了的。而这个词也可以看出,近代的中国人似乎被外国的枪炮打的怕了。只要一个“崇洋”,就不知不觉地带出了个“媚外”。前面我已经说过,崇洋和媚外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概念。虽然我现在对于历史还没有彻底地了解,但是想想近代中国人真正“媚外”的人确实不多。有几个也多是为了个人的利益,就只是停留在崇洋这个层面。小时侯觉得李鸿章是个纯粹的“卖国贼”,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“媚外”。但是现在就有人为他“辩护”。现在我也觉得李鸿章也就只是停留在“崇洋”,这个可以从“洋务运动”反映。如果没有“洋务运动”,我还真的会到现在都以为李鸿章是个卖主求荣的家伙。但是他没有,他的目的还是希望可以通过运动来使中国变的富强。这个就足够说明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。

其实“崇洋”有时也是一种心理害怕的体现。外国隆隆的枪炮打碎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自信心和优越感;打破了“天朝”的美梦。为了在心理上有一个慰藉,中国的文人就只有从本国人民中得到解脱。只要有人一“崇洋”,那么他就是“媚外”。“媚外”这个词的分量是很重的,而中国人就是特别的害怕自己会背上这个不忠的骂名。当然在近代历史上也有几个卖国贼。

当外国的火星探测器升空,着落的时候,我们会惊叹他们的技术;当外国开发出新软件的时候,我们会羡慕他们的创新力;当外国的科学家又得到一个诺贝尔奖的时候,我们会对他们的教育和科研的方法感到佩服。。。。。。

“崇洋”然后在向他们学习,那么崇洋也就没有什么可怕;可怕的是如果有人一“崇洋”,就被认为是“媚外”。

联系我们

0574-55011290

QQ:248687950

邮件:admin@nbhao.org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8:00,节假日休息

QR code